您当前位置: 梅州文明网首页 > 文明聚焦
响应共赴“春天的约定”,梅州办好“美”事
发布时间: 2024-03-14来源:南方+

  春风拂三月,又到植树时。

  这段时间,梅州人见面打招呼多了一句“你种树了吗?”一句问候语,折射出当地植树造林的热潮和氛围。

  三个数据,更体现了梅州人种树有多拼:梅州森林覆盖率达74.54%,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;今年县镇村绿化工作目前已完成种植65.9万株,占计划数的59.2%。

  从气象卫星的角度看,梅江河穿城而过,山脉巍峨高耸,红色苏区掩映在郁郁葱葱之中。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生态梅州、森林大市,其优势在生态,潜力也在生态。

生态梅州既要“绿”也要“美”。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

生态梅州既要“绿”也要“美”。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 

  从“绿起来”到“美起来”,再到“富起来”,梅州答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道“双选题”,用行动证明守住绿水青山,方得金山银山。当前,全市上下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总抓手,着力加快绿美梅州生态建设,厚植生态底色、增创发展优势,全面推进梅州生态文明建设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。

  生态独厚梅州,而梅州也定不负青山。

  全民植绿

  响应共赴“春天的约定”

  农谚常说:“春季植树成活多。”开年以来,抢抓时机,梅州各地积极开展义务植树。据悉,目前全市县镇村绿化工作已完成种植65.9万株,占计划数的59.2%,整体推进情况位居全省前列。

  不仅如此,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造林绿化行动,在添丁、生日、贺寿、升学、乔迁、结婚等喜事时,通过认种认捐一棵树,以植树造林的方式纪念成长、贺喜庆祝、寄托情感,将植树造林融入日常生活中。

  不少群众纷纷点赞喜事新办,劳心费力的宴请变成了文明节约、更有意义的植树造绿,桩桩喜事正伴随着树苗的成长,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,各地兴起“家有喜事我种树”的新风潮。

 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,树是一种常见意象。从“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”到“垂杨拂绿水,摇艳东风年”,树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,表达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体。梅州大力推行植树造林,正有其中之意。

  知是行之始。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,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、地绿、水净的重要途径,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。

  行是知之成。梅州从组织架构上,成立市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指挥部县镇村绿化专班,统筹推进全市县镇村绿化工作;在政策配套上,印发《梅州市全面组织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美生态建设行动工作方案》,提出要以20个主题林建设为抓手,开展绿美梅州“廿林添绿”大行动。

  该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,即聚焦“绿美我家·美梅与共”“绿美示范·各美其美”“绿美梅州·绿色富民”等三大行动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,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,进一步创新丰富活动载体,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,引导社会各界深度参与爱绿、植绿、护绿活动。

  此外,梅州从科研院所抽调人员组建“绿美梅州人才服务团”,并配合省技术指导组抽调近2000人组成县镇村三级绿化技术指导组,全面指导和服务基层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。

  风物长宜放眼量。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需要持续用力、久久为功。

  在大埔县茶阳镇华祝村的山沟沟里,荒山披上了“新衣”,这是村民坚持种树14年的成果。

  “以前大家生态保护的意识薄弱,很多村民会上山砍树,导致村里树林很少。”华祝村在外村民丘叔说,改变发生在2010年。当年的植树节,华祝村同乡会组织乡亲们回乡植树造林。久而久之,每年逢植树节到清明节期间,种树成为了村里的“传统习俗”。

  十年如一日,村民约定时间后从广州、深圳等地回乡种树。看得见的变化背后,是看不见的“绿美”恒心。

  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”,植树造林惠及的是人,依靠的也是人。梅州诚挚发出春之邀约,号召每个人都成为一名起而行之的行动者,主动爱绿、植绿、护绿,形成人人、事事、时时、处处保护绿水青山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  办好“美”事

  优化林分加快实现量质并举

  “这是我们去年栽的树,刚种下的时候只有膝盖这么高,现在已经长得比我还高了。”五华县林业局副局长叶朝阳走在天云岭森林公园,时而抚摸粗壮的树干,时而弯腰观察小树苗。

  天云岭森林公园土质是典型的“牛肝土”和“黄砂地”,具有土层薄、土壤贫瘠、不保水等先天劣势,复绿修复难度相当大。早在2020年,五华县通过采取开大穴、放重肥、选优种、适当密植等措施,让天云岭森林公园成功复绿,如今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放眼梅州,梅城清凉山郊野公园参天古木与灌木交错,登山市民络绎不绝;蕉岭县南磜镇竹海公园里竹涛阵阵,游客漫步行走其间;大埔县三河坝郊野公园的三江汇合处碧波荡漾,蜿蜒碧道沿河而建,自成美景……这是梅州决心办好“美”事的缩影。

  何为“美”事?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,梅州的“绿色版图”不断扩大,2023年梅州森林覆盖率达74.54%,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,基本实现“绿起来”的目标,步入“美起来”的阶段。

  生态梅州,既要“绿”也要“美”。一手抓覆盖,哪里需要种哪里;一手提品质,优化林分改善林相。

  林分林相优化,通俗理解就是通过科学规划、搭配森林构成树种,进一步优化提升森林外观。为此,梅州在抓绿化的过程中,优化林分林相成了发力点和落脚点,要求在植树造林时要选好树种、育好树苗,打造多层次、多树种、多色彩、多功能的森林绿化带,从而让森林内部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。

  以平远县长田镇长田村杨涧溪山林分改造示范点为例,当地规划选用红锥、楠木、阴香等珍贵树木和木荷等特色树种,按照“带状皆伐抚育+营造多树种混交林”“择株采伐抚育+套种多树种混交林”“砍小留大、砍劣留优、砍密留匀”的原则,对纯松林进行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。

  据悉,2024年,省下达梅州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73万亩,其中林分优化任务31万亩、森林抚育任务25万亩、新造林抚育任务17万亩。

  目前,梅州市林分优化提升财政投入部分已全部完成作业设计及审批,招投标工作也基本完成,各县(市、区)正全面进入造林备耕和种植阶段。

  截至3月8日,全市共完成备耕面积3.89万亩、已种植1.09万亩,完成封山育林面积1.7万亩;累计完成林分优化面积2.79万亩(含封山育林)。森林抚育和新造林抚育目前正在开展作业设计工作,将于近期陆续开展后续工作,力争5月底前完成种植任务、9月底前完成抚育任务。

  以绿生金

  好生态带来好收入好项目

  梅州,远不止于“只此青绿”。

  从“盼温饱”到“盼环保”,从“求生存”到“求生态”,老百姓要绿要美,更要共创共享发展成果。这个“既要又要”的考题,梅州怎么破?

  山还是那座山,思维方式转变就成了金山银山。

  在绿美生态建设过程中,梅州不仅抓覆盖、提品质,更注重增效益,发展林业特色产业。例如发展油茶、南药、竹木、菌菇等,同时加大林业龙头企业、林业“四上”企业培育,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发展。

  位于蕉岭县三圳镇的铁西村生态环境优美,2万多亩山林为蜜蜂提供了天然的生活环境,因此成为蕉岭县的养蜂专业村,村里每家每户都养殖了蜜蜂,蜂蜜年产量近10万斤。

  如今,依托蜂产业园建设,铁西村积极打造养蜂示范区,配套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,进一步推动蜂产业向规模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。不少村民与蜜蜂相伴,在家门口就能吃上“生态饭”,过上了“甜蜜”的生活。

  蜂农致富的背后,是政企合力、干群同心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,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,实现“绿色颜值”和“金色产值”的双丰收。

  当前,梅州林果、林药、林蜂、林菌等非木质林下经济产业模式越来越丰富,铁皮石斛、金线莲、红豆杉等林下种植也有了新突破,一批油茶、梅片树、竹木、用材林、珍贵树种等示范基地建设如火如荼。

  兴宁市是“中国油茶之乡”和广东省油茶优势产区,“兴宁茶油”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目前种植、加工、销售油茶相关的企业已达300多家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家庭农场+农户”等方式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,已带动发展油茶产业农户超3万户。

  平远县以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引领,大力发展南药梅片产业,目前全县已发展种植梅片树3.2万亩。“公司与全县37个试点村签约,合作共建梅片种植基地,不仅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,同时保障每个村集体每年可获得5万元保底收益。”该公司种植部经理姚鑫明说。

  好生态为群众带来好收入,更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好项目。

  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,五华县以极高的敏锐布局新型储能产业: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、粤港澳大湾区“电力粮仓”梅蓄项目、梅州首座智能变电站、梅州第二个500千伏变电站等重大项目落子五华,越来越多绿色企业正在把目光投向这里。

  这是五华县抢占新型储能产业“黄金赛道”的成功写照。东风已至,面对“双碳”转型带来的万亿级赛道,五华县已将储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重点打造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支撑,全力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。

  “绿”“美”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,“富”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,已经成为绿美生态建设中,梅州最为重要的课题。

  从遍布全市的金柚、油茶、南药、竹木等林业产业,到落地投产的新型储能项目;从城市道路两旁的花木,到乡间地头随风摇曳的树苗……一棵棵树、一抹抹绿,正昭示着梅州春的希望与暖意。

 


编辑:古九平 审核:张腾

上一篇:
已是第一篇
下一篇:

文明创建

更多>>

主题活动

更多>>

文明聚焦

更多>>